腸胃炎指腸胃(包括小腸及大腸)發炎。若腸胃炎由病毒所引致,就稱為病毒性腸胃炎,在天氣涼的季節較為常見。輪狀病毒是小孩發生急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因,約佔了所有小孩腸胃炎的5-10% 與腹瀉住院兒童的10-50%,幾乎所有的小孩在三至五歲以前,都至少會得到一次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感染的年齡大多在三至五歲以下,而且好發於冬天。國內的發生病例大多在一、二月間達到高峰,但是近年的高峰期有往三、四月移動的趨勢,大家不得不小心防範。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及嘔吐。其他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及腹痛。一般在染病後一至兩天內開始出現,可持續一至十天,視致病病毒而有所不同。此病對多數人而言並不嚴重。但是太嚴重的脫水會引起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導致抽搐等,這種嚴重脫水需要住院,而大多發生是三個月至三歲之間的小孩。患者若多補充水分,一般都能完全康復,而沒有長期後遺症。但病毒性腸胃炎具有傳染性,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感染上此病,其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糞口傳染,這包括了器具汙染與接觸傳染。   

不論患者是成人或兒童,還是以補充身體內的水分和維持體內酸鹼值、電解值的平衡等支持性療法為主。飲食方面,只要沒有嘔吐症狀,患者並不需要禁食。食物中像甜食或油膩的食物,一般不建議先攝取,反而給與清淡飲食如稀飯、土司和饅頭等開始餵食,腸胃較容易接受。

至於有些家長會給予感染腸胃炎的嬰幼兒果汁以補充流失的水份,這種做法並不值得鼓勵。因為果汁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會造成小腸無法完全吸收這類的碳水化合物,而導致吸收不良甚至腹瀉更嚴重。所以在腸胃炎的急性期內給予果汁,可能會惡化腹瀉的情形。市面上販賣的口服電解質液是補充身體內的水分和維持體內電解值平衡的最佳選擇。 

☆急性腸胃炎要如何預防呢? 
◎無論是吃飯、烹調或接觸食物前,一定先洗手。
◎儘量減少外食機會,若不得已,一定要選擇衛生乾淨,所有食物均有妥善冷藏設備保存的店家。 
◎廚房中應有兩個砧板,一用來處理海鮮、肉品等生食,另一專門切、剁熟食,而處理完生食之後也應洗手之後再調理熟食,以免海鮮等易帶菌的生食污染到已煮熟的食物。 
◎手部若有化膿或傷口,要完全包紮妥當後才可調理食物,傷口勿直接接觸食物。 所有食物最好煮熟後再食用,加熱到70℃以上細菌才容易被消滅。而若是食用冰(涼)品,則要注意製作過程與保存時的清潔衛生。 
◎煮好的肉類或海鮮,若一次未用完,要以乾淨的塑膠袋或保鮮膜密封裝好,放入冰箱內冷凍室備用。而未吃完的剩飯菜一定要冷藏,但要等完全涼後,以保鮮膜包好或蓋子蓋好,才能放進冰箱冷藏,並在2天內儘速處理掉。 
◎已開罐的罐頭、加工食品,開封後最好儘快食用,以免變質。 除食物要徹底清潔外,調理的場所、器皿、碗盤、容器等也應保持清潔。如果發現罐頭食物容器有所損壞,或內含的食物有異,即應丟棄。 不要食用包裝標籤過期的食物。 
◎蔬菜要洗淨農藥、煮熟,才可食用。 
◎教育孩兒、幼童不要接觸有化學藥品器皿。
◎不可吃沒有洗過的蔬果。 
◎保持廚房、廁所清潔,妥善處理垃圾。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00121113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頁遊戲好好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