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急診創新高 別當腸胃炎

中央社 – 2013年6月4日 下午3:2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4日電)腸病毒進入流行高峰,上週監測顯示,腸病毒急診7年同期新高,家長常誤以為腸胃炎是症狀,所幸今年克沙奇A6型腸病毒不易重症。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指出,上週(今年第22週)就有2176個腸病毒急診個案,占醫院總急診案例的千分之17.76,是7年來的同期新高;至於門診案例中,腸病毒患者達2萬9924人次。
莊人祥預測,預測這週或下週,就達到今年度的腸病毒流行最高峰,今年流行的類別是克沙奇A6型腸病毒,不易併發嚴重中樞神經併發症;不過,最近在社區監測到最易併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仍不可掉以輕心。
今年迄今,疾管局已確認4例腸病毒重症案例,其中3例是本土感染的的克沙奇A6型,另1是去海南探親感染的境外移入腸病毒71型。
防疫醫師羅一鈞說,克沙奇A6型的病童,較特別的是會全身出現大水泡,重症徵兆如同其他腸病毒,就是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疾管局從民眾諮詢電話中發現,民眾誤以為腸病毒有個「腸」字,以為拉肚子就是腸病毒引起,羅一鈞特此說明,腸病毒是密切接觸或飛沫傳染,會違成發燒、手腳出現水泡、喉嚨痛等,並不包括腸胃炎。1020604


迷思!氣溫高易發燒 感染症是元凶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5月28日 上午9:12
不少家長很苦惱,孩子怎常常發燒,尤其更有「夏季很容易發燒」的感覺。兒科醫師表示,氣溫升高容易發燒,其實是迷思,多數孩童的發燒源自感染症,以夏季來說,最常見就是腸病毒以及細菌性腸胃炎引起,由於孩童身體不適時往往不吃不喝,特別提醒要預防脫水。
不少家長很苦惱,孩子怎常常發燒,尤其更有「夏季很容易發燒」的感覺。醫師表示,多數孩童的發燒源自感染症,氣溫升高容易發燒是迷思,非常少見。
孩童夏季發燒 2大感染症引起
兒科醫師曾俊睿表示,孩童發燒的原因眾多,最常見的情形就是感染症引起,其中若有明顯呼吸道症狀,那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至於夏季更常見的,則是腸病毒以及細菌性腸胃炎引起發燒。
感染腸病毒除了發燒,典型症狀就是口腔的後部、手掌、腳掌出現水泡,統稱為「手足口症」,或是只有在喉嚨出現水泡,其它地方沒有病灶則稱為「咽峽炎」。曾俊睿醫師表示,腸病毒的發燒多半一周內會退燒,但家長要注意是否出現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病徵,及早送大醫院治療。
細菌性腸胃炎也常發生在夏季,病童常常高燒不退,觀察指標則是看孩子的精神好不好,以及大便性狀是否帶血以及有黏液。曾俊睿醫師表示,與輪狀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相比,細菌性腸胃炎的預後不好,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且孩童身體不適時常不吃不喝,若加上持續腹瀉不止,要注意脫水,臨床上不少孩童都是因脫水而導致住院。
單純因氣溫升高而發燒 機率很低
那麼氣溫變高會不會導致發燒?曾俊睿醫師指出多半是迷思,因為機率太低了。他表示遇到孩童發燒,醫師排除其他可能疾病都找不出原因,才能歸於是氣溫引起,有這種體質的孩童也非常少數;即使發燒,多半溫度也不會燒太高。
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啟動的反應,曾俊睿醫師表示,退燒不是必要措施,但醫師多半會為了讓病童紓緩些而使用退燒藥。提醒家長,退燒藥的效果只能維持幾個小時,退燒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重點是觀察孩子休息後,精神、食慾與活動力有沒有逐漸變好,而非盲目退燒就是好。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頁遊戲好好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